Loading... ## 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的构成 **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其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 哲学是基础和方法,政治经济学是主题理论,科学社会主义是目的和归宿。 - 恩格斯在 《反杜林论》中**首次**将马克思的理论分为三个部分,并进行系统地阐述。 ### 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 马克思主义以**无产阶级**的解放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美好目标,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靠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认识,是对人类思想成果和社会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 > 马克思主义是全面的,如果只说关于人类思维是错误的,过于片面。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 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上,指导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方法,辩证分析的方法,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分析的方法,历史分析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群众路线的方法等。 > 单选题就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多选题则下面的展开方法都可以选。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接受国际性**工人组织** "**正义者同盟**" 的邀请,将其改组为 "**共产主义者同盟**" ,并为其起草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 《**共产党宣言**》。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 组织可以没有纲领,政党一定要有党纲,所以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 "共产主义者同盟" ,而不是 "正义者同盟" **社会根源**: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西欧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 经济社会背景 工业革命和科技进步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方面带来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又造成了深重的社会灾难。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在反抗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走向自觉,并**迫切渴望科学的理论指导**。 > 实践基础 1831 年,1834 年,法国两工人先后举行了两次起义;1836 年,英国爆发了长达十余年,声势浩大的全国性的工人运动 —— 宪章运动;1844 年,德国西里西亚的纺织工人举行起义。**法国,英国,德国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思想渊源**:19 世纪西欧三大先进思潮为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这三大思潮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初期的思想家求索时代课题的尝试,他们提出了许多具有启发性的思想。 > 对应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 **扩展:"马恩列" 经典著作** | 著作 | 内容或标志 | 记忆关键字 | 补充说明 | 作者 | | ---------------------- | ------------------------------------------------------------ | ------------------- | -------------------------------------------------------- | -------- |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首次系统阐述 (或创立) 了唯物史观,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 | 创立唯物史观 (哲学) | 既可以说是唯物史观的创立,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 马恩合著 | | 《资本论》 | 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理论,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诞生 | 政治经济学 | "工人阶级的圣经" | 马克思 | | 《共产党宣言》 |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br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br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 | 科学社会主义 | 三个标志都要记住 | 马恩合著 | | 《反杜林论》 | 全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 全面阐述 | 首次将马克思主义以三个组成部分的形式进行了全面阐述 | 恩格斯 | |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首次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 实践观 | "历史唯物主义的起源" | 马克思 | ###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象。 - **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 马克思主义的独有特征,只有我是对的.jpg - **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 **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实践不断发展**的学说。 > 也是马克思主义独有的特征,以往的哲学家没有科学的实践观。 - **发展性**: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 发展性保障了科学性,取其精华去其糟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 人民性,实践性,发展性都体现了革命性的含义 ##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恩格斯明确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 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世界的本原? 2.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 第一性 > 注意理解和逆向思维。例如提问 "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应为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这个问题。 谁才是世界的本原? #### 唯物主义 若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则为**唯物主义者**。唯物主义内部分为三派,主要对 "什么是物质" 这个问题有分歧。 1. 古典唯物主义:认为只有**实物**是物质。 2. 机械唯物主义:认为由**基本粒子**组成的是物质。 3.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客观存在**都是物质。(马克思主义仅此一家) 辩证唯物主义包含前两派对物质的定义。例如人类历史,只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这是物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被称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因为其在自然观和**历史观**上都唯物,开创了唯物史观。前两种被称为旧唯物主义,或者半截子唯物,因为他们在历史观上都是唯心的。 #### 唯心主义 若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则为**唯心主义者**。唯心主义也分为两派,主要在 "什么是精神" 这个问题上存在分歧。 1.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本我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如笛卡尔的 "我思故我在" 。 2.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一种**独立于人之外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如柏拉图的 "绝对理念" ,世间一切都是这个绝对理念的投影。 ### 同一性 我们的意识能不能认识外部世界? #### 可知论 可知论者认为外部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上面的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属于可知论。 假设面前有一片花海,唯物主义者认为先有这些花,然后我才认知到这些花;唯心主义者认为我心中存在这些花,所以我看到了这片花海。他们虽然认识的路线不一样,但结果是一样的,就是我看到了这片花海。 #### 不可知论 不可知论认为外部世界不可被认知。历史上有一群人,为了调和唯物和唯心的矛盾,提出了**物质和精神都是本原**的说法,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二元论**。 对二元论者来说,物质是一个本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意识也是一个本原,是另一个发展规律。这就导致了两者独立存在,也就是意识无法认知物质世界的存在,也就是不可知。 一般二元论被归类于唯心主义,但被称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 世界的存在 - 若认为世界是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无矛盾的,则称为**形而上学**; 形而上认为所有问题都有一个最优的通解。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形而上学认为应该有一个解 - 若认为世界是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矛盾的,则称为**辩证法**。 马克思将辩证法引入了唯物主义,开创了**辩证唯物主义**。注意辩证法和唯物主义都不是马克思开创的。 ### 马克思的两大贡献 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两大历史贡献: 1. 创立了唯物史观; 2. 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 ## 物质观 ### 物质的定义 恩格斯的定义: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两者是具体和抽象,共性和个性,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注意**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列宁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 任何东西都有其物质状态和意识状态。比如一朵花,现实的花是物质,脑中的花就是意识。 - 这一定义表明,**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这种客观实在性,是**从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中抽象出的共同特性**。 - 第一句话批判了唯心主义,与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 - 第二句话批判了二元论,坚持世界是可知的; - 第三句话批判了旧唯物主义,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 物质和运动 **运动的概念:** 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不可分割。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 > 不可分割的关系都可以套用这个论证 脱离物质谈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脱离运动谈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 运动和静止 **静止的概念:** 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具体包括空间的**相对位置暂时不变**和事物的**根本性质暂时不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对立统一。两者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 > 对立统一也可套用这句话。不可分割包含于对立统一,是对立统一联系的这一面。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和静止相互联系:** 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即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 **两种错误的观点:** 夸大静止,否定运动,将导致形而上学;夸大运动,否定静止,将导致诡辩论。 ### 物质运动和时空 **时空的概念:** 时间是值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逝一去不复返。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 **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不可分割。时空是物质运动的时空,物质运动是时空中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 **物质**的存在方式是运动 (前面只有物质) ; > > **运动着的物质** (物质运动) 的存在方式是时空 (有物质也有运动) 。 **时空的特点:** - 物质运动与时间和空间的不可分割证明了时空的**客观性**。 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人只是发现了它。 - 具体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而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是**无限的**。 具体的事物有长宽高之类的属性,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时间是没有尽头的,空间是没有边界的,是无限的。 - 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是**绝对的**,物质运动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征是**相对的**。 时空是绝对存在的,一分钟就是一分钟,不存在一个人迟到一分钟相当于浪费全班四十分钟这种说法;具体特性是相对的,如当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发生变化,空间会被扭曲。 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从根本上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列宁的原话) 。 > 意识是物质的投影 ### 物质世界的二重化 物质世界是运动变化着的,并从中分化出多样化的,特别是更高级的事物和运动形式。人类的出现,特别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使世界发生了二重分化,即从自然界中分化出人类社会,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主管世界。 一方面,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人类社会是最高级的物质存在形态。自然界于人类社会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交叉重叠和相互作用的。 > 比如打电话就是对自然中的电磁波的运用。 另一方面,世界分化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主观世界从客观世界中分化出来,具有**相对独立性**。但主观世界并非独立存在的实体,也不是一个超然于客观世界而孤立存在的世界,它不能完全脱离客观世界,而是从属于客观世界。从根本上说,主观世界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并反作用于客观世界。 > 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意识在物质世界的控制下具有一定的自身发展规律,使得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不是完全相同的。 > > 比如我看到一朵花,在这朵花凋谢后我还会记得之前这里有一朵盛开的花,而不是完全不记得这里曾经有过一朵花。 人的**实践活动**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相分化的关键,也是它们相统一的关键 (或基础,前提等) 。 ## 意识观 ###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管映像**。 **意识的起源:** 从意识的起源来看,一方面,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 (物理形变,化学变化等) 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再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终发展为**人类的意识**。 > 意识是人独有的 另一方面,意识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客观需要和可能,在人们的劳动和交往中形成的**语言促进了意识的发展**。 > 意识是多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其中劳动最重要,起决定性作用;语言促进了意识发展,起重要影响作用。(沾点边就可以说重要影响) 出题手法:将重要因素夸大为决定性因素,或将重要因素贬低为可有可无的因素。 **意识的本质:** 从意识的本质来看,意识是 特殊的物质——人脑 的技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是主观的**,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 特殊的物质指的是人脑,不是意识,不可将意识和物质混为一谈。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马克思指出:"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物质映射到头脑内,并被头脑加工改造创造后形成的) ###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 主观题高频考点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就是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1. **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人在认识客观世界,尊重客观规律的同时,还总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取确定反映什么,不反映什么,以及怎样反映,从而表现出主题的选择性。 > 我会选择我想看什么,不想看什么 人的整个实践过程,就是围绕意识活动所构建的目标和蓝图来进行的。 2. **意识具有创造性** (四层含义中最突出的特点) 。人的意识不仅采取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和选择建构,在思维中构造一个现实所没有的观念世界。 > 看见鸡会想到小鸡炖蘑菇,或者篮球 hhh 3. **意识具有知道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不限于从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思想,形成活动的目的,计划,方法等观念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以这些观念的东西为指导,通过实践使之一步步变为客观事实。 >人所有的行为都受大脑指挥,体现着主体的目的和意愿。简单来说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对自己有好处的。 4. **意识具有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意识,心里因素能够对**人的行为选择**和**健康状况**产生重要影响。 >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拓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 相互区别 | 相互联系 | | ------------------------------------ | ---------------------------------------- | | 物质是本原,意识是派生。 | 物质可以转化为意识,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 | | 物质不是意识,意识不是物质。 | 意识对物质既有依赖性,又有相对独立性。 | | 物质不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 > 要求能分辨出一句话实在讲区别还是联系 ### 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另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正确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 > 尊重规律但没有主观能动性会导致做的事情没有意义;只有主观能动而不尊重规律会导致无法做到这件事。 **出题手法:** 多选题,看题目中故事的侧重点在哪儿。侧重主观能动性就不能选规律相关的;侧重规律就不能选能动方面的。 实践是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统一的基础。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应当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前提和条件: 1. **从实际出发**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 选一个自己实力能考上的学校 2. **实践**是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根本途径**。 > 努力复习备考 3. 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 哪个老师的课好用就听哪个老师的 ### 意识与人工智能 > 热门话题,近几年重点 **人工智能的实质**:所谓人工智能,就是把人的部分智能活动机器化,让机器具有完成某种复杂目标的能力。它**实质上**是对人脑租着结构与思维运行机制的**模仿**,是人类只能的**物化**。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尽管人工智能可以模拟和扩展人脑的某些活动,甚至在计算速度和准确度,程序化任务的执行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超出人类所能,但即使是计算能力最强大,最先进的智能机器,也达不到人类智能的层级,不能真正具有人的意识,**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 > 人工智能在**部分**领域可以超过人类,总的来说不能超过。 **人工智能不能取代或超越人类智能的原因**: 1. 人类意识是知情意的统一体,而人工智能只是对人类的理性智能的模拟和扩展,**不具备情感,信念,意志等人类意识形式**。 2. 社会性是人的意识所固有的本质属性,而**人工智能不可能真正具备人类的社会属性**。 3. 人类的自然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和意识的现实形式,而人工智能难以**完全具备**理解自然语言真实意义的能力。 4. 人工智能能够获得人类仪式中可以化约为数字信号的内容,但人脑中总有许多东西是**无法被化约**的。 ##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 原理 1. 自然界是物质的 自然界先于人类而存在,并不依赖人类意识而存在。人的**实践活动**能够**改变自然事物的形态和面貌**,在自然界打上人类的印记,使之成为人化的自然,但**不能改变**自然界的**客观实在性**。 **考点:** 人的实践能改变,创造,消灭什么? - 不能改变物质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无法改变**客观存在**。 - 能改变物质的**性质,结构,存在状态**等。 2.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生产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物质体系**。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易怒分,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定形态。社会中虽然也包含精神现象,但从根本上讲人类社会是一种物质性的存在,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性。 人类社会的**自然基础是物质的**,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物质的**,特别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 人的意识统一于物质。 - 从意识的起源上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存在。 - 从意识的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的物质器官的机能和属性,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 从意识的作用上看,**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为前提**,因此从根本意义上来说,**意识统一于物质**。 **考点:** 说意识**来源于**物质,**派生于**物质,**统一于**物质都**可以**;说意识**就是物质**,**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则是**错误**的说法。 ### 方法论 > 这个原理有什么用? 因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所以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世界统一性原理**在现实生活中和实际工作中的**生动体现**,是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想问题,办事情的根本立足点。 最后修改:2024 年 09 月 24 日 © 允许规范转载 赞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对你有用,请随意赞赏